学科方向1:重要疾病筛检、预防与评价
学术带头人:让蔚清
1、建设期内,本方向研究人员所做工作的主要内容、特色和取得的主要突破
紧紧围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放射性危害病、中毒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方面开展系列研究。①开展了辐射暴露人群尤其是低剂量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筛查,建立了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筛选了对环境低剂量辐射敏感的指示生物进行早期生物预警,同时,应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进行筛选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群。以铅中毒等中毒性疾病为切入点,发现人参皂苷Rg1对染铅幼鼠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归多糖对幼年大鼠染铅所致贫血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进一步开发高效驱铅药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②借助交叉学科的生物合成、分子动力学及分子建模方法等设计了一氧化氮还原酶等一系列蛋白酶分子,通过实验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尤其是铀酰离子UO22+与细胞色素b5和细胞色素c及其突变体、ubiquitin等蛋白质和细胞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葡萄糖分子与肌红蛋白等相互作用及其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成果不仅可从分子水平揭示细胞色素b5、细胞色素c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而且对于揭示其参与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同时为探讨重金属离子对重大疾病的机理、治疗及预防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③以有机磷诱发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方法为重点,研究了以TOCP为代表的有机磷酸酯类化学物诱发迟发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率先发现三邻甲苯基磷酸酯(TOCP)能诱发人成神经瘤细胞SH-SY5Y出现自噬现象,构建了自噬关键基因(Beclin-1和Atg7)RNA干扰载体并从细胞增殖与分化、氧化损伤、Ca2+信号转导、PKC信号转导等多方面探讨自噬发生和干预机制。为TOCP的神经毒性及迟发性神经病的防治拓宽了思路。④在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中,主要系统研究了人乳头瘤病毒相关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构建了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真核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实现表达;研发了人巨细胞病毒IE1核酸疫苗并对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系统地研究了TNFSF14- TNFRSF14/LTβR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
该方向自2011年以来,获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目,其他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目前在研项目总经费达189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SCI收录37篇;主编副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3部,参编教材1部,主编其他教材2部(人卫出版社)。新遴选硕士生导师3人。
2、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简介(代表性成果、承担科研项目等)
让蔚清,女,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湖南省“225”工程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预防医学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医学教育科技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卫生毒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要从事营养与疾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预测方法及应对、疾病控制评价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合作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等和省厅级多项科研与教研课题研究。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FEBS letters》、《Analytical Letters.》、《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卫生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十二五”期间,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7名(7名已毕业),研究生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