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 实验教学 | 建设成果 | 设备环境 | 管理制度 | 师生互动 | 资料下载 | 实验预约 
  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教学大纲>>正文
 实验课程 
 教学大纲 
 实验教材 
 教学视频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教学大纲
2013-10-22 11:57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
面向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一、课程学时、学分
总学时为232学时, 总学分为14.5学分。其中总论2学时,数据统计与分析34学时,毒理实验与安全评价24学时,疾病和健康调查分析为34学时,食品营养素及污染物检测26学时,职业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监测为30学时,生活环境因素监测与控制为34学时,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评价8学时,专业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为40学时。创新型实验及社会实践教学不计课堂学时。
二、教材
使用教材:《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
参考教材:
1.《预防医学实验指导》,覃都娥,李胜联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3
2.《卫生统计学》,方积乾主编,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
3.《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陈平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
4.《流行病学实习指导》,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
5.《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01
6.《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配套教材,吴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11
7.《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配套教材,杨克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06
8.《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金泰廙主编,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7
三、实验的任务与目的
《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要求,构筑“宽口径教学平台”的基本思想,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目标出发,将预防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该课程注重从实际工作出发,打破学科间壁垒、改变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克服学科间实验内容低水平重复、综合性实验及创新设计性实验开设不足等缺点,将实验内容分类整合、优化体系,并增加近年来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内容组织教学。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中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理论
《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实践技能》是根据预防医学专业主要有机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其内容包括预防医学领域的主要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涉及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中相关实验方法,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社区与网络健康教育实践等分层次组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其基本理论源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学生必须先修完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系统掌握。
五、实验基本要求
该课程强调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保特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课程教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自已操作、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课程实验设计,在注重传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实验涉及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操作方法,提高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与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运用知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摘要
()数据统计与分析(34学时)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内容摘要

1

数据分析的常用工具与软件

 

综合

1.掌握函数型计算器的基本使用用方法及其在统计上的应用;
2.掌握常用统计软件的特点;
3.掌握SPSS的特点、熟练其安装、启动和退出。

1.计算器的介绍;
2.常用软件介绍;
3.SPSS的特点、安装、启动、退出。

2

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与调用

4

综合

1.掌握在SPSS环境下建立数据文件;
2.熟练调用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文件;
3.熟悉数据文件的整理与转换。

1.数据文件的建立;
2.调用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文件;
3.演示与讲解建立各种数据文件;
4.数据文件整理与编辑。

3

计量资料统计描述指标的应用

4

综合

1.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2.掌握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3.了解频数表的编制定及意义;
4.熟悉统计描述指标的软件操作。

1.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2.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3.频数表的编制及意义;
4.统计描述指标的软件操作。

4

计量资料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4

综合

1.掌握标准误的概念及意义;
2.熟悉用可信区间来估计总体参数;
3.掌握t检验、u检验及率的u检验的应用条件,熟悉区分各种的设计方案;
4.熟悉用统计软件来进行以上各种假设检验。

1.标准误的概念及意义;
2.可信区间来估计总体参数;
3.t检验、u检验及率的u检验的应用条件;
4.熟悉用统计软件来进行以上各种假设检验。

5

方差分析

4

综合

1.了解方差齐性检验和变量变换;
2.熟悉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3.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各种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
4.熟悉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和多因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软件操作及交互作用的分析。

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2.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3.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软件操作;
4.多因素设计方法(左右配对、交叉设计、拉丁方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数据等)资料的分析及交互作用的统计分析。

6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综合

1.掌握常用相对数的计算和应用及其应用的注意事项;
2.熟悉率的标准化法的目的及计算。

1.计数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常用相对数的计算和应用;
2.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及其计算。

7

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综合

1.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的概念、特点、概念计算方法;
2.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的应用;
3.SPSS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计算中的应用操作步骤。

1.二项分布的概念、特点、概念计算方法;
2.泊松分布的概念、特点、概念计算方法;
3.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的应用;
4.SPSS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计算中的应用。

8

卡方检验

4

综合

1.掌握卡方检验的基本思想和用途;
2.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行´列表资料卡方检验;
3.熟悉SPSSD的crosstable分析的操作。

1.一般四格表资料c2 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2.配对四格表资料c2 检验及关联性检验;
3.行×列表资料c2 检验;
4.卡方检验在科研资料分析中应用;
5.SPSS软件在卡方检验中应用。

9

非参数统计方法

 

综合

1.掌握非参数统计的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2.掌握各种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计算方法;
3.熟练SPSS软件的非参数统计分析。

1.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
2.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及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
3.随机区组设计的秩和检验;
4.SPSS软件操作。

10

简单回归与相关

4

综合

1.掌握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回归系数的意义及其假设检验的方法;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和应用时的注意问题;
2.掌握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假设检验方法;
3.掌握秩相关分析的条件、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的步骤;
4.熟悉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回归与相关1.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意义,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假设检验方法;
2.直线回归的意义,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和应用时的注意问题;
3.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4.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1

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与寿命表

4

综合

1.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的概念和偏回归系数、复相关系数,校正复相关系数,剩余标准差的意义;
2.了解多元回归分析的步骤;
3.熟悉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求法及假设检验的软件操作。

1.多元回归分析的概念和偏回归系数、复相关系数,校正复相关系数,剩余标准差的意义;2.多元回归分析的步骤;
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求法及假设检验的软件操作。

12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综合

1.掌握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
2.掌握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应用;
3.熟悉SPSS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及结果的解释。

1.Logistic 回归的概念、应用;
2.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和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

13

统计图表的设计

2

设计性

1.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列表的基本要求;
2.掌握统计图选用的原则及制图的基本要求;
3.掌握利用SPSS制图的方法及图形的编辑。

1.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列表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2.统计图选用的原则及制图的基本要求;
3.SPSS制图的方法及图形的编辑。

14

寿命表的编制与应用

 

综合

1.熟悉寿命表的概念;
2.寿命表的编制方法。

1.寿命表的概念、种类、用途;
2.寿命表的编制步骤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15

调查设计与实验设计

4

设计性

1.掌握调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调查表格设计要求;
2.学会调查表的设计和调查的基本方法;
3.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掌握实验设计中三要素的安排。

1.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
2.医学调查的常用技术: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技术,访谈技术;
3.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4.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6

信度和效度评价

 

创新性

1.熟悉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意义;
2.掌握常用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和结果解释;
3.熟悉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分析;
4.熟练SPSS在信度和效度评价中的应用。

1.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意义;
2.常用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和结果解释;
3.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
4.SPSS在信度和效度评价中的应用。

17

生存分析

 

综合

1.熟悉生存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
2.熟悉生存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
3.熟悉生存曲线比较的假设检验方法;
4.熟练SPSS和SAS在生存分析中的应用。

1.生存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
2.生存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
3.生存曲线比较的假设检验方法;
4.SPSS和SAS在生存分析中的应用。

18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创新性

1.了解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与生存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2.熟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构建;
3.掌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应用。

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与生存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构建;
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应用。

19

Meta分析

 

综合

1.熟悉Meta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熟悉Meta分析的常用统计方法;
3.掌握Meta分析常见效应尺度及其方差的计算;
4.熟悉Meta分析的应用。

1.Meta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Meta分析的常用统计方法;
3.Meta分析常见效应尺度及其方差的计算;
4.Meta分析的应用。

20

科研数据的挖掘

 

创新性

1.掌握科研资料中缺失数据的估计原则及SPSS在其中的应用;
2.掌握方差不齐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处理的相关问题;
3.掌握局外值取舍的原则;
4.熟悉数据转换的方法及SPSS的应用;
5.熟悉SPSS中的探索性分析操作及意义。

1.科研资料中缺失数据的估计;
2.方差不齐和非正态性的问题;
3.局外值的问题;
4.数据转换的问题;
5.SPSS中的探索性分析。

(二)毒理实验与安全评价24学时)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内容摘要

1

动物实验基本知识

 

验证性

1.学习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2.熟悉各种染毒途径和方法。

1.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家兔)的抓取与固定;
2.实验动物(小鼠、大鼠)性别鉴定;
3.年龄的大致判断;
4.配种鉴定;
5.编号和分组方法;
6.常用染毒途径与方法;
7.处死方法。

2

经口染毒的急性毒性试验及LD50的测定

6

综合

1.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方法;
2.掌握经口灌胃技术、随机分组方法;
3.掌握用寇氏法计算LD50;
4.了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1.选择健康实验动物和性别鉴定;
2.实验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3.小鼠灌胃染毒技术;
4.毒性反应的观察、LD50计算和毒性分级。

3

经呼吸道及经皮肤染毒的急性毒性试验

4

综合

1.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
2.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操作;
3.实验动物脱毛技术;
4.经皮肤染毒的常用方法:大鼠小鼠浸尾试验、斑贴法、兔耳法;
5.毒性体征的观察和LC50计算。

1.初步掌握静式吸入染毒实验的基本方法;
2.初步掌握经皮肤染毒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3.了解经皮肤染毒的常用方法;
4.掌握LC50测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4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细胞微核试验

6

综合

1.掌握微核试验原理和设计原则;
2.掌握小鼠脊髓采样和制片方法;
3.掌握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识别;
4.掌握微核试验结果的分析。

1.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
2.脊髓采样和制片方法;
3.微核试验结果观察;
4.微核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

5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4

综合

1.掌握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的基本技术;
2.能正确区分正常与异常精子。

1.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
2.样本采集与制片;
3.阅片观察;
4.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6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

综合

1.熟悉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2.了解小鼠体内染毒及染色体畸变类型。

1.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
2.实验动物处死、骨髓样品的采集与制片方法;
3.阅片观察、计数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的细胞;
4.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7

大鼠体外全胚胎培养试验

 

综合

1.掌握较精确的孕龄鼠的获得方法;
2.了解体外观察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研究外源性化合物的致畸性、发育毒性及其机制的方法;
3.了解反映胚胎生存情况和生长发育的终点;
4.了解胚胎组织器官形态学评分标准。

1.即刻离心血清的制备;
2.获得较精确的孕龄鼠;
2.胚胎分离、胚胎培养及染毒;
3.胚胎生存情况的终点及胚胎生长发育的终点的观察;
4.胚胎组织器官形态学评分。

8

彗星实验

 

综合

1.学习和掌握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原理与方法;
2.熟悉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果评价指标。

1.血液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2.试验分组与染毒;
3.制片、电泳、中和、染色;
4.镜检及结果评价。

9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综合

1.了解鼠伤寒沙门菌菌株的基因型及生物学特性;
2.检测受试物能否引起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
3.掌握S9的应用。

1.培养基配制及增菌培养;
2.标准试验菌株基因型的鉴定;
3.自发回变数测定;
4.鼠肝S9的制备;
5.致突变试验:点试法和平板掺入法方法;
6.结果观察分析。

(三)疾病和健康调查分析(34学时)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内容摘要

1

疾病频率测量

3

验证性

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病死率、续发率等指标的计算与含义理解

2

疾病分布

4

综合

1.疾病三间分布资料的单独分析;
2.时间、地区、人群间综合分布资料的分析。

1.学会认识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形式及其特点;
2.掌握疾病按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

3

现况调查案例分析与实施方案设计

3

设计性

1.熟悉现况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
2.掌握现况研究设计的一般步骤。

1.现况研究的概念、设计原理、用途;
2.现况研究设计的一般步骤;
3.现况研究的优缺点和常用的抽样方法。

4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4

综合

1.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2.熟悉队列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
3.熟悉队列研究的实施

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步骤;
2.队列研究的实施情况以及资料的分析。

5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与分析

8

综合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基本方法;
2.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常用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步骤;
2.病例对照一般资料和匹配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病例对照研究分层资料和分级资料的分析。

6

偏倚及其控制

3

综合

1.熟悉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类型;
2.掌握常见偏倚的测量与控制方法。

常见偏倚的资料分析;考虑偏倚的情况下,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

7

筛检方法评价

3

验证性

1.筛检结果资料真实性评价;
2.筛检试验的收益分析。

1.掌握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2.熟悉各项指标的相互关系和筛检的策略;
3.熟悉筛检试验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选定原则。

8

不明原因的皮炎爆发调查

3

综合

学习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逐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最终查明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原因。

1972年上海桑毛虫性皮炎爆发调查的案例分析;爆发调查模拟现场实习,以及爆发调查的设计

9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含计划免疫及评价)

3

综合

1.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现场试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步骤及注意事项;
2.掌握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常用指标,学会预防接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设计。

1.分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实施;
2.完成一个预防接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方案的设计。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综合

熟悉和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调查方法、步骤及其资料分析方法。

学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调查方法、步骤及其资料分析方法。

(四)食品营养素及污染物检测(26学时)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内容摘要

1

食品样本的采集与制备

4

验证

1.了解采样原则;
2.熟悉采样工具和容器;
3.掌握采样步骤和方法。

1.采样方法介绍
2.食品样品的采集;
3\食品样品营养价值鉴定;
4.食品样品卫生质量评价。

2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的测定

4

设计

1.掌握蛋白质功效比值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动物饲料的设计和分组;
3.了解动物饲料的配制。

1.实验动物分组;
2.PER动物饲料的配制;
3.用不同饲料饲养动物;
4.实验结果处理和PER值计算;
5.实验结果评价。

3

食物中总氮的测定

6

验证

1.通过本方法的学习以期掌握方法的原理、测定步骤。
2.了解蛋白质系数在蛋白质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1.食物中总氮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2.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总氮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3.学生操作实验中注意事项。

4

食品中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的测定

4

综合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测定方法。
2.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物中维生素A、E

1.食品样品处理和成分提取;
2.仪器调试和色谱条件的选择
3.样品测定;
4.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质量控制。

5

食物中脂肪、脂肪酸的测定

4

验证

1.熟悉油脂的卫生标准;
2.掌握反映油脂酸败的指标。

1.感官检查;
2.理化检验;
3.过氧化物的测定;
4.丙二醛的测定。

6

食品常见金属污染物的检测

4

综合

1.掌握食品预处理(消化)方法。
2.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金属离子的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掌握分析条件的选择方法。

1.食品预处理(消化)方法、步骤和 注意事项。
2.讲解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3.介绍分析条件的选择方法;
4.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标准曲线法测定食品中的Cd和Hg等金属离子。

(五)职业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监测(30学时)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

1

空气采样方法与调查设计

4

综合

1.掌握空气采样的原则和常用的方法,采样器的使用;
2.掌握空气中气体采集吸收管和吸收液的选择;
3.掌握采集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点的选择、设点数目、样品采集时间的选择;
4.掌握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计算;
5.掌握劳动卫生现场调查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1.介绍空气采样的原则和常用的方法;
2.介绍大气采样器的操作与使用;
3.介绍劳动卫生现场调查;
4.介绍将要进行劳动卫生现场调查工厂的基本情况;
5.介绍劳动卫生现场调查表格的设计;
6.根据该工厂情况的学生分组设计调查表格。

2

工厂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及粉尘采样

4

综合

1.掌握现场劳动卫生现场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
2.熟悉劳动卫生现场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3.掌握粉尘采样器的使用。

1.组织学生到水泥厂进行现场劳动作业环境调查;
2.组织学生进行粉尘样品的采集。

3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定

4

综合

1.了解气象条件的测量方法以及卫生学意义;
2.熟悉精密声级计、微波漏能仪、电磁场场强仪、β射线监测仪等相关仪器的使用;
3.掌握噪声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1.介绍测定气象条件的常用仪器以及测定原则;
2.介绍精密声级计、微波漏能仪、电磁场场强仪、β射线监测仪的使用方法;
3.组织学生到生产作业现场进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定;
4.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4

粉尘浓度和分散度的测定

6

综合

1.了解粉尘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2.掌握粉尘采样的方法;
3.掌握目镜测微尺的标定方法;
4.掌握粉尘与分散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介绍粉尘采样器的使用;
2.介绍粉尘采样滤膜的选择;
3.介绍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4.粉尘浓度的测定
5.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6.综合粉尘测定结果对现场调查车间的空气中粉尘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5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浓度的测定

8

综合

1.了解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2.掌握焦磷酸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1.粉尘的处理;
2.瓷坩锅的编号、恒重;
3.样品的灰化处理;
4.实验结果的评价。

6

尘肺X线诊断阅片

4

综合

1.了解胸片质量标准与质量
分级;
2.掌握国家尘肺诊断分级标
准;
3.熟悉小阴影分布范围及
总体密集度判定;
4.熟悉小阴影形态的判定
及书写。

1.介绍尘肺诊断根据;
2.介绍良好胸片的标准;
3.介绍正常胸片的X线表现;
4.介绍尘肺病变的主要X线表现征象;
5.介绍尘肺诊断分期

(六)生活环境因素监测与控制(34学时)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

1

空气采样与空气中SO2浓度的测定

4

综合

1.掌握空气采样的原则和常用的方法,采样器的使用;
2.掌握空气中气体采集吸收管和吸收液的选择;
3.掌握采集空气中SO2采样点的选择、设点数目、样品采集时间的选择;
4.掌握空气中SO2浓度的计算。

1.空气采样的原则和常用的方法,采样器的使用介绍;
2.空气中气体采集吸收管和吸收液的选择介绍;
3.空气中SO2样品采集
4.SO2标准曲线的制作;
5.空气中SO2浓度实验结果的评价。

2

大气质量调查设计及有害物质测定

6

设计

1.了解大气中有害物质存在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2.学会计算标准状态下体积的计算。
3.掌握现场检测空气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方法和采用回实验室的检测方法

通过吸收法到现场采样回实验室分析,测定大气中的CO、甲醇、飘尘,然后分析评价。采样同时测定现场气象条件。

3

NOX测定、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

4

验证

1.了解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成分,颗粒物的分类;
2.掌握大气中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原理方法
3.了解大气中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的评价标准

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的NOX,采用重量法测量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4

水体中三氮含量的测定

6

综合

根据三氮含量变化规律进行水质综合分析,进一步理解这些指标卫生学意义。

1.水样采集(地面水或自来水);
2.样品分析;
3.分析数据处理。

5

水质COD、BOD溶解氧的测定

4

综合

1.了解COD、BOD、DO指标的意义;
2.掌握COD、BOD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

1.水样采集(地面水或自来水);
2.样品分析;
3.分析数据处理。

6

饮用水的消毒及卫生评价

4

综合

1.了解水样采集的方法;
2.熟悉氯化消毒剂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3.熟悉常量氯化消毒法中漂白粉加入量的测定;
4.熟悉氯化消毒后水中余氯含量的测定及意义。
5.熟悉水质卫生学评价的指标和意义。

1.水样采集;
2.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3.漂白粉加入量的测定;
4.氯化消毒后水中余氯含量的测定。

7

空气中细菌学指标检测

6

验证

1.了解细菌学指标的意义;
2.掌握细菌学测定的方法(沉降法)及检测结果的评价

1.讲授空气中细菌学测定的原理,方法
2.根据校内情况分区、布点,采用沉降法测量细菌;
3.孵育24h后,计量细菌菌落并评价。

8

环境消毒防虫灭鼠基本方法

 

综合性

1.了解消毒、防虫、灭鼠的基本概念;
2.掌握消毒、防虫、灭鼠的方法以及种类、适用条件。

1.采用多媒体讲述环境中病原体、昆虫、鼠类的危害;
2.操作消毒防虫灭鼠的设备。

9

环境污染电教及案例讨论

 

综合性

要求观看录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吸烟与健康;
2.煤烟型污染与健康;
3.光化学烟雾与健康。

10

自来水厂参观

 

综合性

1.通过参观自来水厂,了解生活饮用水处理的全过程(沉淀、过滤、消毒);
2.熟悉集中式给水的水处理程序,工艺流程。

1.先请自来水厂技术员讲解工艺流程,然后带学生观看水处理全程;
2.观看后按布置的思考题写一份综合分析卷。

(七)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评价(8学时)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

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测量

2

验证

1.掌握生长发育研究常用的人体形态、功能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3.了解常用的青春期性发育检查方法。

1.常用人体测量的11个骨性标识点;
2.人体形态测量方法与仪器使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皮褶厚度);
3.儿童少年功能发育的测量。

2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及骨龄评价

2

综合

1.掌握个体发育评价----曲线图法、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标准”图表制作及评价;
2.群体发育评价----发育等级百分法和平均数比较法;
3.掌握骨龄的评定方法。

1.等级评价法
2.曲线图法
3.年增长率
4.营养状况评价
5.骨龄百分计数法

3

教育过程卫生检测评价方法

2

综合

1.掌握常用的学习疲劳测定方法,包括:仪器的使用、测定注意事项及相关指标的计算;
2.熟悉作息制度卫生的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1.剂量作业试验
2.短时记忆测定
3.视觉运动反应时测定
4.明视持久度测定
5.生活作息制度的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4

教室卫生调查与测量方法

2

验证

1.掌握教室卫生的评价方法(一般状况、采光照明、课桌椅以及微小气候);
2.熟悉教室的卫生调查内容、测量及评价方法。

1.采光照明的测量方法
2.课桌椅测量及评价
3.照度计的使用

5

儿童智商与心理测验与评价方法

 

综合

1.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验方法(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联合测验、艾森克个性问卷及Achenbach儿童行为测试);
2.熟悉心理测验的意义、种类、实施原则、技术要求。

1.韦氏智力量表
2.瑞文联合测验
3.艾森克个性问卷

6

健康筛查(视力、龋齿),运动安全评价

 

综合

熟悉健康筛查的方法、运动的安全性评价

1.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假性近视检查,近视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调查
2.龋齿检查,口腔检查记录方法
3.心血管功能测量方法

(八)专业知识技能综合应用(40学时)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

1

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及评价

6

综合

1.掌握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的方法;
2.掌握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常用指标;
3.掌握水源水选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掌握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1.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的调查表设计;
2.水质采样(设计及注意事项);
3.水质卫生质量指标含义;
4.根据水质检测指标结果评价水质卫生状况。

2

生产环境(制鞋厂)卫生状况调查及评价

6

综合

1.掌握生产环境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现场卫生状况调查的步骤及内容;
3.掌握现场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及评价;
4.掌握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调查表的设计;
2.现场卫生质量调查及检测数据分析;
3.生产环境卫生状况综合评价及意义。

3

营养性疾病案例讨论

4

综合

1.掌握常见营养性疾病发病的原因;
2.掌握营养性疾病案例的病因推测的常用方法;
3.掌握营养性疾病预防的主要方法。

1.复习主要的营养性疾病种类及发生的原因;
2.根据资料,学习营养型疾病病因推测的思维方法;
3.讨论营养性疾病预防的主要方法。

4

职业病案例讨论

4

综合

1.掌握职业病诊断的原则;
2.掌握职业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3.掌握职业病发病的分析技术;
4.熟悉职业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1.复习职业病的诊断原则及诊断程序;
2.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职业病发生的原因;
3.讨论职业病的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

5

工厂调查的总结分析

 

设计性

1.掌握实验结果评价方法;
2.掌握现场调查报告撰写。

1.介绍调查报告的撰写;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作业人群的危害。

6

传染病流行案例讨论

6

综合

1.熟悉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环节;
2.掌握判断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指标及预测流行趋势;
3.掌握传染病发病的分析技术;
4.熟悉传染病预防的疫情报告程序

1.复习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指标及趋势;
2.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思维方法及关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3.现场主要开展的工作;
4.讨论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及疫情报告的程序与内容。

7

膳食评价与食谱设计

6

综合

1.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及膳食评价;
2.掌握食谱设计的基本思想、原则与方法;
3.掌握营养干预的措施及意义;
4.熟悉营养干预的方法。

1.膳食调查的方法及膳食评价;
2.食谱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评价和食谱调整方法;
3.营养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8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4

综合

1.了解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
2.掌握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方法。

1.提出案例
2.学习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
3.模拟调查处理过程

9

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

4

综合

掌握科研资料的综合分析技巧,提高科研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利用实际的科研原始资料,学生了解科研的目的,建立数据文件,进行分析。

10

教育环境的卫生调查及评价

 

综合

掌握教育环境的卫生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的评价。

教育环境的卫生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

11

鲜奶卫生质量评价

 

综合

1.掌握鲜奶感官、理化检查基本内容及方法;
2.了解鲜奶感官与理化检查中各项目的国家卫生标准。

1.采样
2.感官检查
3.鲜奶比重测定
4.酸度测定

12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及评价

 

综合

1.应用体质测量学方法,掌握生长发育调查研究形态测量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儿童生长发育测定的器械的使用和校准方法;
3.了解生长发育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应用。

1.生长发育调查研究形态测量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准方法;
3.生长发育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应用。

13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生理、心理、智商、行为)

 

综合

1.掌握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智商、行为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2.熟悉现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实施及技术要求;
3.熟悉调查报告或论文的书写。

选定某社区幼儿园或小学儿童少年群体为对象,设计调查表和调查方案,进行现场健康状况调查,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评价。写出评价报告或论文。

14

医院环境卫生状况调查及评价

 

综合

掌握医院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方法及评价指标。

选择学校附属医院门诊部、住院部等区域环境作为调查对象,测定其细菌总数、CO2含量等指标,并做出评价。

15

化学物毒性安全性及危险性评价

 

设计

1.掌握化学物毒性安全性及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2.了解文献查阅方法。

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化学毒物,查找文献,设计其安全性与危险性评价实验。

16

环境消毒及效果评价

 

综合

1.熟悉传染病人群传播的三要素;
2.掌握环境消毒方案设计和效果评价方法。

针对某一传染病模拟疫区,根据病原体特性及传播途径,设计消毒方案并做出评价方案。

17

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设计性

1.掌握问卷设计方法;
2.熟悉现场调查方法;
3.掌握资料的统计处理方法;
4.了解调查报告的书写格式。

1.介绍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研究对象的确定方法;
3.调查过程培训;
4.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5.调查报告的书写。

七、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一)该门课程实验技术部分成绩评定如下:
分为笔试、实践操作考试及平时考核三种方式。总分为100分,其中笔试为30分、实践操作考试50分、平时考核20分。
1.笔试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为命题考试,考核内容主要为实验中的相关知识,规定时间学生统一答卷,教研室按照同一参考答案统一阅卷评定。
2.实践操作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命题若干个,范围为课堂开设过的操作性实验,每个学生抽签选题,然后进行实践操作,由两个老师现场观察学生操作动手能力、提问回答的准确性、实验完成质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及报告的书写等,然后两个老师根据上述情况综合评定分数。
3.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由具体带教老师评定,主要根据实验报告记分(按A、B、C、D 4个档次)和实验课表现(实验操作、提问回答、旷课、迟到、早退,卫生值日情况)综合评定。
(1)平时课堂考核的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实验报告书写格式规范性,报告数据完整性,讨论的深度与规范性。其他:着重于学习态度、动手能力、求实的科研作风、实验完成质量,学生实验纪律(到课和请假情况、实验报告交送情况、实验后卫生、物品整理整理情况,课堂纪律)。
(2)平时成绩评分等级及评分标准
优良:积极参与讨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好,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强,回答问题的准确。报告格式规范,综合运用知识,讨论有深度,完成好。
合格:积极参与讨论,基本知识的掌握较好,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较强,回答问题的较准确。报告格式规范,综合运用知识,讨论有深度,完成较好。
不合格:较少参与讨论,基本知识的不熟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较差,回答问题的错误或不准确。报告格式不规范,完成较差。
学习成绩评价充分考虑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及社会实践等教学内容和特点,从4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该门课程成绩评定具体办法如下:
该门课程成绩评定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实验课程理论成绩评定(20%),操作性实验成绩评定(40%),案例分析及综合性实验的成绩评定(25%),研究创新型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15%)等四个部分。
1.实验课程理论成绩评定。实验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20%,以实验课程的理论知识考试形式命题,闭卷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实践理论知识。
2.操作性实验成绩评定。着重于学习态度、动手能力、求实的科研作风、实验完成质量和实验报告质量评价。
1操作性实验的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操作部分评分

实验报告部分评分

实验操作过程

2分

报告格式规范

1分

实验操作与理解能力

2分

报告数据完整

1分

实验完成质量

2分

结果、讨论

2分

操作性实验占总成绩的40%。评定方法以每次操作性实验课为一个记分单位,分数为10分,记分项目(见表1)。实验操作部分6分,实验报告部分4分,各次实验成

绩累计后按35分标准折算。 同时考核学生实验纪律(含到课和请假情况、实验报告交送情况、实验室整理情况(卫生、物品整理)等),实验纪律计5分。要求教师根据成绩评定方法批改实验报告。
3、案例分析及综合性实验的成绩评定。着重于学习态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急响应能力。
2案例分析及综合实验的成绩评定方法


课堂讨论部分评分

分析报告部分评分

积极参与讨论

1 分

报告格式规范

1分

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分

报告数据完整

1分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分

综合运用知识

1 分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

讨论的深度与规范性

1分

数据处理能力

1分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1分

 

 

案例分析及综合性实验占总成绩的25%,评定方法以每次案例分析实验课为一个记分单位,分数为10分,记分项目(见表2)。课堂讨论部分6分,分析报告部分4分。各次实验成绩累计后按20分标准折算。同时考核学生实验纪律(含到课和请假情况、实验报告交送情况、实验室整理情况(卫生、物品整理)等),实验纪律计5分。要求教师根据成绩评定方法,针对不同的实验制定评分细则,并规定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要求。
4.研究创新型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突出对基本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论文质量的评价。
研究创新型实验占总成绩的15,要求学生完整参加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过程,提交一篇按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论文格式撰写的研究论文。评定方法(见表3)。 
3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成绩评定方法


立题、实验设计、实施研究的能力(15分)

论文15分)

序号

计分项目

计分

序号

计分项目

计分

1

课题目的性明确

1

1

论文格式规范

2

2

设计方案科学、完整

2

2

结构式摘要

1

3

参考资料、文献齐全

1

3

项目背景介绍

1

4

研究方法详细、可行

2

4

方法介绍

2

5

创新意识强

2

5

统计方法介绍及使用

1

6

研究的实施能力

2

6

结果、结论

3

7

团队协作与贡献

2

7

讨论

3

8

数据处理正确

2

8

文献引用

1

9

实验原始记录规范性

1

9

论文整洁、字迹清楚

1

  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成绩评定还对学生到课、请假、实验数据真伪、论文迟交、不交和抄袭等情况进行了规定。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成绩评定累计后按15分标准折算。
教师根据评定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
社会实践性实习占总成绩15%,要求学生完整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全过程,要求提交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报告。社会实践活动成绩评定方法(见表4)
4社会实践性实习成绩评分方法


立题、调查活动、实施研究的能力(15分)

总结报告(15分)

序号

计分项目

计分

序号

计分项目

计分

1

活动目的性明确

1

1

活动计划写作规范

2

2

活动方案设计周密、完整

2

2

组织能力

1

3

活动资料齐全、准备得当

1

3

宣传资料准备的合理性、知识性、科学性

2

4

活动程序详细、有可操作性

2

4

现场应对能力

1

5

有创新意识、个性化特征

2

5

活动项目背景介绍

2

6

活动方案实施的能力

2

6

活动项目方法介绍及程序介绍

2

7

团队协作与贡献

2

7

活动成效(咨询人数、服务对象满意度)

3

8

信息处理及时、有序

2

8

活动项目的社会意义

1

9

活动开始资料记录规范

1

9

总结报告整理要求规范性

2

 

关闭窗口

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湖南 衡阳 常胜西路28号 邮编:421001
湘ICP备05002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