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南华大学 “青囊育禾”志愿服务队走进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大安乡,在大安乡中学育禾班开展“两弹一星”知识宣讲课。“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育禾班的教室里回荡着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这场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课堂,让中国核工业的光辉历程与科研先辈的榜样力量,如阳光雨露般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让爱国情怀与远大志向在“向阳禾苗”心中悄然扎根。
课堂上,宣讲团队以时间为轴,带领孩子们回溯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辉煌征程。从1954年那块被誉为“开业之石”的铀矿石破土而出,到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升起的蘑菇云,9年零9个月的攻坚克难之路中,无数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其中,王淦昌,郭永怀等科学家放弃个人研究、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核事业的事迹,更是让孩子们真切触摸到“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用忠诚与坚守书写家国担当。
生动的讲述与互动环节让课堂气氛持续升温。孩子们对“原子弹为什么能产生巨大能量”“科研人员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工作”等问题充满好奇,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眼神里满是认真与渴望。课下,不少孩子追着宣讲队员补问细节,有的低头认真整理笔记,红色种子在互动中不断萌芽。
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课堂外的温暖瞬间。五年级男生小严本就对原子弹知识很感兴趣,课堂上每次提问都能快速举手,回答准确又流畅。下课后,他抱着笔记本特意找到宣讲队员,眼神里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与对国家的关切。“我以后想参军入伍,当特种兵守护国家!”当孩子说出这句心里话时,在场的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榜样精神正在悄然传递。
“孩子们眼中的光,就是这次宣讲最珍贵的收获。”宣讲队员王绘现表示,从课堂上专注的眼神到课后追访的身影,从稚嫩的提问到坚定的志向,都印证着“两弹一星”精神的感染力。那位立志参军的五年级男生,正是无数被榜样力量激励的孩子的缩影——他们在科研先辈的故事中读懂爱国,在民族奋斗的历程中树立志向。
此次宣讲课如同一颗火种,让“两弹一星”精神在育禾班的孩子们心中种下种子。正如“育禾”之名,榜样精神的滋养必将让这些“禾苗”向阳生长,带着爱国情怀与远大志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担当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