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检验与检疫系 |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系(简称“卫检系”)前身为1985年衡阳医学院创办卫生检验专业时设立的卫生检验教研室与病原检测教研室。历经多次优化与整合,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卫生检验与检疫系,以更好地对接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和人才培养新需求。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2020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卫生检验学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优势学科之一,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 卫检系现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8人(含校聘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师资队伍中,有留学归国学者5人,湖南省芙蓉特聘教授和青年芙蓉学者各1人,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6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卫检系导师团队获评“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卫生检验学教学团队获批“省级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体现了我系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实力。
教育教学 卫检系主要承担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涵盖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空气理化检验、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卫生检疫学等。其中,“空气理化检验”获评省级精品课程,“病毒学检验”为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主编、参编教材与专著28部,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教师在“人卫杯”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授课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以及优秀课件奖3项、优秀教案奖5项。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1项、省级66项;学生深度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24篇,教学成果显著。
科学研究 卫检系坚持“核医结合”特色,形成了三个稳定且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健康相关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生物标志物检测新原理与新技术、生物危害因子快速检测与致病机制研究、环境核污染检测与净化技术。近年来,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科研经费达51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8篇;获授权专利25项;荣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研究生培养质量突出,连续11年共有20篇论文获评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硕士论文
人才培养
卫检系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一锤定因”为导向,构建了“双核双能双师并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检验+检疫”双核融合、实践与创新双能并重、校内校外双师协同。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深造率显著提升,升学学生中超过50%进入中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攻读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主要就职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等单位,多名校友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及“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社会服务 卫检系积极面向国家公共卫生重大需求,依托学科与专业优势,深入开展社会服务与产学研合作。教师团队多次参与湖南省卫生检验与检疫行业标准制定、政策咨询和技术培训,为地方及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海关、疾控中心、企业等共建实践基地,推动检验检疫技术落地应用。师生广泛参与健康科普、疫情防控、应急检测等公益服务,涌现出如“湖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米青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典型,相关事迹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反响。卫检系还通过学术会议、专业培训、院校交流等形式推广人才培养经验,为同类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科技成果奖
|
| 图片新闻 |
| 通知公告 |
| 学院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