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一级学科代码:1004
学科、专业简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 Preventive Medicine)是运用医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成就,用以改善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涵盖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检验学等二级学科方向。我校2010年获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2012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科”进行建设。2014年获得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学位授予权。
本一级学科长期围绕常见疾病的筛检与预防、环境毒理与辐射毒理、环境污染检测与预警等领域开展研究,具有行业、地区和实用性特色。其中环境化学物分子毒理、食(药)物毒理、环境污染物检测新方法新技术等研究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地位。
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3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拥有“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省“121人才工程”、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人才3人。有一批教师在卫生计生委规划教材任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或兼任全国或湖南省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
本一级学科建立了疾病控制评价研究中心衡阳市重点实验室、衡阳市卫生经济管理研究基地、环境与健康研究所、公共卫生检验研究所、放射医学与防护研究所、健康信息科学研究所、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技能中心)等教学及研究机构。学科点现拥有科研用房约1200 m2。拥有LC/MS、ICP/MS、生物辐照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Morris水迷宫、斑马鱼饲养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Beckman高速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辐射防护检测仪、低本底α和b检测仪等高端仪器设备,可同时开展细胞培养、动物实验、毒理学研究、分析检测及信息处理与统计分析等科研工作。建立了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深圳市CDC、长沙市CDC、株洲市CDC、衡阳市CDC、常德市CDC、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等长期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基地。
近年来,本学科获得国家973子项目1项,86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持省厅以上科研课题共9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SCI收录200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奖5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4项,编写教材80余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82人,先后有11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养的研究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与肯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就业主要行业包括高等院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检验检疫部门和科研院所等部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系统培养,修满学位课程规定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医学或理学硕士学位。要求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及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现代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教学或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及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医院、预防保健部门、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式
1.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高级职称专家3~5人组成指导小组进行指导。从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遴选的导师须在校内相关研究方向配备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作副导师协助指导创新基地的研究生校内学习培养。
2. 研究生培养以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为主,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通过文献查阅、选题、设计、研究、论文写作等系列工作,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在研究中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
3. 导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长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生选修不同基础或专业基础课,培养过程中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工作。
4. 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研究生一般在校内培养,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学校修完规定的相应课程后,到联合培养单位完成课题研究,回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所有研究生必须按时完成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检查、预答辩、毕业论文盲审、答辩),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按时完成均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培养。
三、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点6个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流行病与统计学
2. 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4. 卫生毒理学
5.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6. 卫生检验学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1. 学习年限: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特别优秀的学生符合条件可提前一年毕业(2年学习年限),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2. 课程学习时间:上课方式为在校全日制授课,课程学习一年内完成。
3. 学分要求:学分最低要求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
4. 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5门本科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生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专业培养阶段,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小组成员协助并分工负责培养的方式。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工作、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公开发表1篇以上与方向相关的科研论文(不含文献综述)。经各环节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读期间,研究生必须严格按照培养计划,按质量如期完成选题、设计、开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答辩几个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 文献阅读
(1)文献阅读100篇以上。本学科研究生在选题前、设计、研究、论文写作中广泛查阅文献,要求查阅文献100篇以上,根据课题需要阅读本学科相关研究方向的权威文献资料,包括国外文献以及国内一级学会刊物等重要核心文献,包括《Science》、《Nature》、《Cell》、《The Lancet》、《Cell Biology》、《Cell Research》、《Life Science》、《Mutation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Toxicology》、《Toxicology in Vitro》、《Toxicology Letters》、《Toxicology & Applied Pharmacology》、《Toxicological Sciences》、《Preventive Medicine》、《Analytical Chemistry》、《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Archie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Analytical Chemistry Acta Analyist》、《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Nutrition》、《Health Services Research》、《Healthcare Informatics Research》等。
(2)文献阅读报告10次以上。建好文献阅读档案和做好阅读记录,并按照相关安排进行文献阅读报告,每学期不少于2次。
2.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创新性。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导师组的联合培养下确定相关研究方向最新学术动态、最具发展前景、最有市场需求、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科研题材,要围绕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的大系统选题,并在充分查阅专业文献基础上形成团队氛围,保持研究进展的持续性、递阶性和系统性。选题后研究生写出书面开题报告,经导师反复修改、导师组初步论证后进入开题。
3. 开题报告及评价
(1)研究生在科研、论文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按要求做好开题报告。报告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范围,在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写出完整的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选题新颖,立论依据充分,实验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可行,研究手段先进,指标客观具体,统计方法正确,经费预算合理。
(2)开题报告评价。以相关二级学科方向为单位集中组织公开开题报告会,由研究生导师为主体,5~7人组成的考核小组,严格按开题报告评价内容及分值进行综合评分,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经硕士点考核小组评审,并交学院审阅同意通过后,方可认为选题成功。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末(1月份前)完成。
开题报告一经通过,就应按计划进行论文工作。如因某种原因,需要改选课题时,也必须在学科会议上重新报告审定。会后,可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周内修改科研和撰写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学科带头人签字后,交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4.学术交流
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或学术研讨会议。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学院、相关学科、所在教研室与研究所的各种学术活动,要求做好学术报告记录,每次应登记参加学术活动的名单。硕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参加2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其中个人主讲1次以上。由所在系(室)和导师组考核。
在读期间,所有研究生必须结合所做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或学术研讨会议。要求熟练地从网络途径或其他途径选择本研究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综述文献或论著文献、领会文献内容、熟练的制作课件并向学科组的教师与研究生报告学术内容(要求报告对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主,国内文献应为一级学会的文献),每人每学期至少主讲1~2次读书报告。
同时要求研究生具备中英文写作能力、论文报告与论文发表的能力,鼓励外文投稿,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5. 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与专业实习(助教)、课题研究(助研)、管理工作(助管)等社会实践:
(1)教学实践20学时以上。教学实践包括参与相关系(教研室)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的集体备课、预讲、预做、评卷等教学活动;参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一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准备工作。根据需要,在相关系(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体备课和预讲,完成2~4次难度适宜的理论或实验教学,要求掌握教案、讲稿的写作与多媒体的制作,熟练的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并严格按教师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完成20学时教学实践。
(2)创新项目1项(或创新论文1篇)以上。在读期间,须积极参与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项研究生科技论坛、暑期活动、科技竞赛、科研实践及科研创新等活动,需提交不少于1项研究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或研究生创新论坛(研究生楚岳节)参评论文1篇。
(3)考核标准。完成20学时教学实践,经学生和系室评价为合格以上;完成1项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申报,评定成绩为及格,获校级立项为中等、省级立项为良好、国家立项为优秀;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南华大学研究生楚岳节参评论文获二等奖以上为优秀、三等奖为良好、其他为合格。
各项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所在学科考核小组共同进行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出考核结果,填写实践环节考核表,交学科与学院备案。
实践环节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未通过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请论文答辩。
6. 中期考核
研究生于第四学期末之前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从德智体各方面培养两年来的全面总结、检查和考核。首先由硕士生如实地填写中期考核表,交导师审查并签署意见。各二级学科方向负责人组织并建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5人以上的教授、副教授和秘书1人组成。考核小组应对研究生递交的中期考核材料进行仔细审核,评分,并填写评议意见,考核的结果一般设为:A等(优秀)、B等(良)、C等(合格)和D等。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研究生给予留级或劝退。政治素养与团队精神(不合格,限期改正或取消学籍,作退学处理)。考核小组必须提出明确处理意见。最后由学院组织专家组审核,签署意见。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政治思想表现,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论文进展、身心状况,课题进展,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得出每个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成绩。
中期考核的组织实施及评价处理按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及研究生中期考核有关规定执行。
7.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是考核学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对学位论文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培养方案中要对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所要考核的内容及程序进行规定,对于不合格的要有处理或调整办法。
第五学期初,一般在9月底前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检查。各二级学科方向负责人组织并建立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成员由5人以上的教授、副教授和秘书1人组成。考核小组应对研究生递交的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仔细审核,评分,考核小组专家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并给出评价成绩,并填写评议意见,考核的结果一般设为:A等(优秀)、B等(良)、C等(合格)和D等。依据论文中期检查的结果,可做出继续论文工作、延期答辩或终止培养的建议。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研究生给予留级或劝退。考核小组必须提出明确处理意见。最后由学院组织专家组审核,签署意见。对于不能按期参加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研究生,需由研究生本人提出延期检查的申请报告,由导师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后,报研究生处批准。同时相应推迟答辩时间。对于无故不参加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研究生,将停止其学位论文的后期工作,不授予相应学位。
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检查的组织实施及评价处理按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及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有关规定执行。
8. 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三年学习的重要方式,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亲自撰写完成。论文写作要求遵循科研道德、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精练、文笔流畅、设计合理、图表和统计方法使用正确、数据准确可靠、结果经得起重复,讨论依据充分、合符逻辑、结论中肯、格式规范,原始记录实施求是、清晰详实。对本专业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有一定学术价值,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学位论文需体现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附有文献综述和规范的中英文摘要。
(2)文献综述要求。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前沿性、指导性、综合性。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其内容能够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要求参考文献不低于50篇,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文献。
(3)学术论文要求。在学习期间,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本学科领域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不含文献综述)方可申请授予学位。发表的论文应以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到要求者不能申请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须在第三学年4月份完成,学位论文格式按照南华大学研究生处的统一要求撰写,论文字数不少于25000字。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进行预答辩,学位论文修改后送国内两位同行专家评阅(在职研究生须3位专家盲审),专家评阅同意答辩才能进入正式答辩程序。具体实施办法按《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阅相关规定》和《南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相关细则》执行。
六、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