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队伍,是保证“中心”整体实力上水平、争创一流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中心”队伍结构合理,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并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骨干教师相对稳定,形成动态平衡。
一、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正常进行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南华大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优化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学科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多途径多形式培训提高核医知识复合型师资的实验教学水平和改革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强调了专业化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和“十一五”、“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措施,提倡和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投身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人员聘任中设置实验教学教师岗位,享受与理论课教师等同的相应岗位津贴等待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队伍互通。
二、学校相关政策措施
政策上的倾斜是保证队伍稳定,促进高水平教师热爱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
1. 学校建立了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设置实验编制流动岗,出台一系列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制度措施,加强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要调离实验教学岗位。
2. 学校加大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新进实验技术人员均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对实验教学教师设岗不定人,根据其工作能力和贡献大小享受不同级别的岗位津贴。
3. 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改革。教研教改立项向实践教学倾斜,并在经费和工作量上给予支持。在职称评聘、岗位津贴评定、进修学习与出国深造人员选派等方面,都注意向实验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实验技术队伍的稳定。
4. 确保实验教师福利待遇稳步提高。建立符合教育特点的津贴制度和正常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按绩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倾向,将实验教学业绩与教师的职称聘任、岗位津贴分配等挂钩。
5. 学校设立校长奖励基金奖励教学改革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个人与团队。通过教学能手赛、十佳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制作竞赛、示范性讲课、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及教学团队评选;实验教学成果、优秀教学论文、优秀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评选,实践与实验技能比武,示范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评选等多种形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个人与团队,也奖励在各种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和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实践教学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吸引了高水平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中心队伍培养培训制度措施
中心将师资队伍建设列在各项工作首位,在认真执行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配套办法和细则,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人员培养培训,保证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图1)。
(1)团队式业务学习。中心每年制定学习计划,包括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和教师自学,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和学术沙龙,交流学习心得,专题讨论学术、技术问题。
(2)指导教师传帮带。中心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指导老师进行教学指导、听课,定期检查备课情况,实行预做与试讲,及时将意见反馈给青年教师,同时与相关教研室密切配合,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3)国内外学习深造。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项目;积极争取实验教师赴国外深造,拓展国际视野;每年安排3-5人到省级疾控中心交流学习,增强实验教师实践工作能力。
(4)分学科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国际专业学术会议;组织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学8~10次。
(5)教学改革探索实践。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各级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开展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与改进。
(6)学历学位层次提高。鼓励在岗人员在职学习、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师资学历学位水平,促进中青年教
师获得
博士学位的比例不断提高。
图1 中心师资队伍培养